清明前后,春雨淅瀝,雨后春筍競相破土。大美食家蘇東坡曾言“若要不俗也不瘦,餐餐筍煮肉”。而關于江南人來說,寧可居無竹,不行食無筍。像腌篤鮮、油燜筍、腌筍等,凡是天賜的時令美味,鮮美無比,足可獨挑春味之大梁。
作為一個在西北長大的人,我對清明節(jié)的回想就是掃墓、春游。關于清明該吃什么?在我的影象里是空白一片。當初,清明節(jié)的美食多是屬于南邊人的。
前幾天有快遞上門,翻開一看,是一箱春筍,個個鮮靈靈帶著濕濕的土壤。原來是師長教師網購的天目山春筍。那一刻,瞬時就看到春季正以油燜筍、腌篤鮮的容貌朝我奔來。
在清明前后的江南,春雨淅瀝,如酥如飴地潤澤著山坡竹林,雨后的春筍競相破土。竹筍上市。對付江南人來講,寧肯居無竹,不可食無筍。據說,每年春季,杭州人一天能吃掉50噸筍。
上海人十分垂青在有筍的春日里,煨上一鍋腌篤鮮解饞。腌篤鮮即于是春筍為主料,輔以新鮮豬肉(蹄髈)、咸豬蹄以及火腿,由于列入竹筍可吸附油脂,“腌篤鮮”肥而不膩,咸鮮適宜,上海人戲說它鮮味迷人“鮮脫眉毛啦”、“打了耳光也勿肯放膽”。
而我第一次吃腌篤鮮,是在北京的一家新川菜館,就此被這道美味馴服。歸來后也學著做了,此后每年春天,腌篤鮮但凡我家餐桌上的??汀o意偶爾一定在秋季,好比寒冷寒冷的季節(jié)額外想喝那口鮮湯,也會買來冬筍,小火徐徐燉一鍋腌篤鮮,來滿足胃的貪心。
常山圖庫
新聞排行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