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保持充足的睡眠
研究指出,睡眠不足會導致壓力增加,而且通常會使人感到比較饑餓,情緒不穩(wěn)。并且,人類確實能夠在睡眠中,解決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問題,作夢本身的目的之一,可能就是幫助人解決在醒著的時候所面臨的難題。
所以,要想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就必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。此處充足的睡眠不是指必須要睡夠多久的時間,而是睡后精神和體力得到了良好的恢復。有固定的睡眠習慣,例如在固定的時間上床、避免在睡覺時開燈等,非常有助于入眠。
二、少喝咖啡
咖啡可以說是現代都市白領的必備之物,但要注意的是,每天喝超過4杯的咖啡(大約400毫克的咖啡因),可能會引發(fā)副作用,例如:坐立不安、易怒、心跳加速和神經質等,也可能產生失眠、顫抖、痙攣等問題。
然而,如果你已經對咖啡形成了習慣,要減少咖啡的攝取量的話,最好逐漸減少,因為依賴咖啡因的人如果立即戒除咖啡因,可能會出現頭痛、疲勞等癥狀。
三、靜坐冥想
靜坐冥想是一門用心追尋的領域,別僅止于頭腦的探索。冥想是協(xié)助人們排除不斷反復的負面思想的有效方法。每天靜坐冥想有助于減少焦慮和憂郁,同時冥想還可以幫助人們在遇到事故時保持冷靜,進而幫助心理情緒的穩(wěn)定。
四、曬太陽
沐浴在陽光下可使人體產生維他命D,這種維他命與心理健康有關。研究顯示人體的維他命D若不足,可能會產生心理健康問題,例如:認知障礙、情緒障礙。陽光曝曬量不足會引發(fā)一種名叫季節(jié)性情緒失調的抑郁癥,這種癥狀在冬天更容易惡化。此外,到戶外曬曬太陽,可提升自信感。
五、喝酸奶
酸奶不僅能促進排便,也能改善人們的心情,而且酸奶中的益生菌和養(yǎng)分能降低焦慮和壓力。焦慮癥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之一,但此種病癥不一定只影響大腦,有時候也會影響消化道。好的腸道細菌不僅能改善消化,對心理健康也有所幫助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