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國成立七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余年,我們這一代是最直接的受益者,國家繁榮強盛,民族偉大復(fù)興,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的發(fā)展系在一起,每個人的小小夢想最終匯聚成我們的中國夢。音樂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。通過音樂讓世界了解中國,是中國音樂人的職責。
飛機在云海中穿行,我的腳下是山川、河流、荒漠和大海。從北京到柏林,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悉尼,從東京到紐約,從地球的這一端飛到另一端,披星戴月,日夜兼程。從十幾歲起,我就踏上這樣的人生旅程。不論何時,不論何地,每一段旅程的終點,總有一架鋼琴在等我。
在國外,經(jīng)常有人問,“中國有數(shù)千萬鋼琴琴童,普通家庭出身的郎朗如何成為了‘郎朗’?”
這要從我與鋼琴的故事談起……
我出生在沈陽。我的父母熱愛音樂,父親喜歡拉二胡,母親有一副美麗的嗓音,但都算不上音樂家。我出生那一年,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第五個年頭,春風吹遍神州大地,希望和夢想破土而出。我的父母把自己未完成的音樂夢想寄托在我身上,他們相信,天賦加勤奮能夠造就一位音樂家。于是,在我還沒有學會認字之前,父母就教會我識讀音符。不到兩歲時,我收到一份碩大又特殊的玩具——“星海”牌立式鋼琴,那是我第一次觸摸黑白琴鍵。
常山圖庫
新聞排行榜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