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B站全資入股虛擬形象孵化公司遷譽網(wǎng)絡。該公司是一家專注于虛擬形象孵化與虛擬社交的新型互聯(lián)網(wǎng)公司,其軟件著作權也多為虛擬形象相關,包括3D虛擬偶像直播軟件、虛擬形象面部同步映射直播系統(tǒng)等。
這并非B站首次布局虛擬主播領域,B站的虛擬主播已超3萬名。
魚清一也是B站虛擬主播大軍中的一員,以唱歌為主。此前直播,魚清一并不露臉,了解到B站的虛擬主播業(yè)務后,她決定一試,推出自己的虛擬形象。
魚清一坦言,看到越來越多虛擬主播,全職主播有一種“朝不保夕”的焦慮感。當直播大戰(zhàn)進入下半場,越來越多網(wǎng)友開始在直播間刷到“紙片人”,在元宇宙概念加持下,虛擬主播會是行業(yè)新風口嗎?
B站扶持虛擬主播
去年雙十一,快手小店直播間來了一位特別的新人,虛擬主播關小芳。
在直播中,她化身福利官,以紅包雨、連麥PK等方式互動帶貨,吸引不少快手老鐵前來觀看。在她1小時的直播專場,累計觀看人數(shù)達105.4萬,累計點贊量達17.2萬。
直播中,關小芳無論肢體動作還是面部表情都和真人無差,令不少觀眾感嘆虛擬技術的神奇。不僅直播帶貨,虛擬主播也能和真人主播一樣直播游戲、唱歌、聊天等。
在本屆冬奧會,AI虛擬氣象主播“馮小殊”、百度智能云和央視聯(lián)合推出“AI手語主播”也讓人不禁感嘆,虛擬主播真要搶了真人主播的飯碗嗎?
在國外,虛擬主播活躍于YouTube;在國內,B站是虛擬主播最豐富的平臺。
魚清一就是其中之一。目前,她已在B站直播了近一年零四個月。今年年初,她開始使用虛擬形象直播。
“以前,我一直在電臺區(qū),不用露臉,只唱歌,我本人是不愿意真人出鏡的。在知道有虛擬形象這種方式之后,我覺得很適合我。既不用出鏡,也可以有一個具體的形象的‘我’來跟大家互動,希望能給粉絲們更好的互動感。”魚清一表示。
像魚清一這樣的虛擬主播在B站還有很多。2021年6月,B站CEO陳睿在B站12周年慶上表示,虛擬主播已成為B站直播領域增長最快的品類。過去一年,一共有32412名虛擬主播在B站開播,同比增長40%。直播彈幕互動量達5.6億,同比增長100%;虛擬主播投稿量達到189萬,同比增長50%;虛擬主播稿件播放量達83億,同比增長70%。
主打二次元文化的B站在虛擬偶像領域的布局由來已久。據(jù)媒體報道,2018年,B站就開通了虛擬主播板塊,同年還與日本游戲廠商GREE合資成立bG Games公司,共同開展面向中國和日本地區(qū)的手機游戲以及Vtuber(虛擬主播)業(yè)務。
2019年,B站與日本虛擬主播頭部公司“彩虹社”合作,開始在中國培養(yǎng)虛擬主播,同年還收購了上海禾念,將虛擬偶像洛天依等攬入麾下。
近年來,B站在流量方面也給予了虛擬區(qū)主播一定扶持。
“B站給虛擬區(qū)的流量肯定是超過電臺區(qū)的,公認虛擬區(qū)流量大。我會到虛擬區(qū),也是因為大家建議我過來,可以讓更多的人聽到。”魚清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。
此次全資入股遷譽網(wǎng)絡,意味著B站進一步加大對虛擬主播的投入。對于未來在虛擬主播業(yè)務方面的布局,2月17日,時代周報記者聯(lián)系B站相關負責人,但未獲得正面回復。
搶真人主播飯碗?
與真人主播一樣,只要有足夠流量,虛擬主播的收入十分可觀。據(jù)第三方網(wǎng)站Darkflame的數(shù)據(jù),中國虛擬藝人的月直播收入從2020年1月的761萬元增長至2021年10月的4862萬元。市場研究機構量子位發(fā)布的《虛擬數(shù)字人深度產(chǎn)業(yè)報告》預測,到2030年,中國虛擬數(shù)字人整體市場規(guī)模將達到2700億元。
魚清一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她的收入來源主要為直播打賞,包括用戶充值、禮物打賞等,B站粉絲數(shù)1萬的她現(xiàn)在每月收入近1萬元,生日或有活動時,收入更是遠超平時。
虛擬主播的崛起會搶了真人主播的飯碗嗎?在B站做了兩年全職音樂主播的王悅(化名)表示自己尚未感受到虛擬主播帶來的壓力。
2月17日,王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,虛擬主播的粉絲與真人主播的觀眾其實不是同一批人,相比之下,舞蹈類主播帶給自己的壓力更大,原因是受眾群體相似。
在DCCI互聯(lián)網(wǎng)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看來,虛擬主播一定程度上會擠占真人主播的市場,原因在于虛擬主播在工作時間、工作場合等方面受限較小,此外虛擬主播還可根據(jù)粉絲喜好進行定制調整,不斷滿足粉絲需求,與真人主播相比存在一定優(yōu)勢。隨著00后、10后登場,用戶群體的年輕化、口味的多樣化也有助于虛擬主播的發(fā)展。
盡管發(fā)展勢頭迅勐,但虛擬主播發(fā)展時間仍不長,距離被全民接受,全面取代真人主播仍有較大距離。
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指出,當前虛擬主播火熱,但相關數(shù)據(jù)可能受到網(wǎng)絡營銷影響,存在“注水”現(xiàn)象。未來,虛擬主播是否真能成為風口,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,尚需時間檢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