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娛樂圈的塑料情誼,你腦子里第一時間會涌現(xiàn)出誰和誰?
是賣過“中國好閨蜜”人設、而今分道揚鑣的她們——
還是轟轟烈烈炒過“掏心”Cp、如今又疑似反目成仇的她們?——
總之,估計都離不開女明星們那點風起云涌做文章。
電視劇《女心理師》也在有一集劇情里這么吐槽過,不僅是娛樂圈,當今整個社會氛圍似乎都喜歡“妖魔化”女生之間的友情,導致誕生出了“防火防盜防閨蜜”、“塑料姐妹花”等熱詞。
但是緊接著這部劇也剖析得好啊,女孩子們的情誼真的這么不堪一擊嗎?
當然不是!
“女孩們有塑料姐妹花,男人們也有塑料兄弟情。所以塑料呢,是不分男女,分的是真心與人品。”
為了打破固有偏見,這次咱們就用娛樂圈里那些同樣鬧得一地雞毛的“兄弟情”,來證明塑料情誼可不分什么性別!
相信大家看到“男明星塑料友情”這個關(guān)鍵詞,腦海里一下子就能聯(lián)想到另一個詞——“插刀教”。
沒錯,第一對鬧得人盡皆知的“塑料兄弟”就是印小天和杜淳了。
事件起源于2012年,女演員邊瀟瀟公開控訴印小天在劇組毆打她。
這邊印小天急忙否認,那邊他合作過的杜淳卻喊話:兄弟,男人點,出來道歉!
后續(xù)卷入事件、指責印小天的李晨、賈乃亮等人多多少少和女方有點淵源,聽信一面之詞倒也情有可原,但杜淳和印小天合作過電視劇也同在劇組相處過很長一段時間??!
平時他一口一個“天哥”叫得很親熱。
發(fā)生了這場事態(tài)不明晰的爭執(zhí)鬧劇后,他卻非常積極地表示自己看了監(jiān)控、“證實”印小天就是打人了,一度還和網(wǎng)友們互懟了起來。
“兄弟”都這樣拍著胸脯證明了,印小天可不就頓時被釘在有罪的輿論恥辱柱上了么。
直到最后,劇組公布了現(xiàn)場監(jiān)控視頻,壓根沒動手的印小天才得以洗清冤屈,然而此前發(fā)文指責他的明星們卻沒人道歉,杜淳還被爆料趁亂“搶”了印小天的代言。
當然,搶代言這件事第一時間被杜淳工作室澄清了,說是合作協(xié)議簽訂于事件發(fā)生前。
可6年后,帶著“插刀教教主”頭銜的杜淳卻妄想“洗白”:“我很莫名其妙就成了插刀教的教主了,何為插刀?插刀肯定是背叛兄弟才能叫插刀,但其實我跟對方就只是合作過,但是我也不明白,為什么我們在網(wǎng)上就成了好兄弟了!”
這怎么還有兩幅面孔呢,之前口口聲聲叫“天哥”、“兄弟”、“哥們”時,他不是這么說的吧。
但印小天也不是什么小氣的人,去年參加《追光吧哥哥》,時隔這么久,兩人首度在風波后同框合體,仍能體面地打招呼對話,這一茬估計也就揭過去了。
杜淳和印小天的這點事應該也不新鮮了,要說鬧得最轟轟烈烈的“兄弟反目”事件還要屬甄子丹和趙文卓這對武打巨星。
事情仍然發(fā)生于2012年,動作片《特殊身份》劇組宣布與趙文卓解約,雖然給出的理由是雙方理念不合,但媒體卻大肆揣測是因為趙文卓耍大牌。
趙文卓當即斥媒體造謠。隨后,他又突然把矛頭轉(zhuǎn)向該電影的另一主演兼監(jiān)制甄子丹,控訴其“戲霸”、“亂改劇本”、“劇組罵人”等,甄子丹當然也立刻予以否認。
隨著兩人后續(xù)爭論罵戰(zhàn)升級,楊冪、景甜、秦嵐、左小青等內(nèi)地演員出面“撐卓”,舒淇、黎明、王晶、惠英紅等香港藝人表示“頂甄”,此事逐漸被引向“港陸矛盾”,事態(tài)陷入白熱化階段。
這部電影其實是甄子丹力薦趙文卓來出演的,最后卻發(fā)生了如此不愉快的風波,甄子丹一邊聲稱后悔當初堅持找趙文卓拍戲,一邊還要追究對方誹謗的法律責任。
趙文卓也說自己失望至極,就算是被封殺了,也要道出真相。
此事到底孰是孰非,至今未有定論,雙方各有一套說辭,恐怕背后另有隱情。
但甄子丹與趙文卓的兄弟情誼至此徹底破碎了,兩人之后再無互動合作。
有人可能覺得上面兩對都不能算“兄弟”,合作過的同事因為利益鬧翻可不是太正常了么?
那接下來這兩位男演員,總該是大眾心里的“好兄弟”了吧,偏偏他們私下的關(guān)系同樣暗潮涌動。
還是2012年(真是娛樂圈風起云涌的一年啊),爆款喜劇電影《人在囧途》的“續(xù)作”《人再囧途之泰囧》上映了,在第一部就碰撞出奇妙火花的徐崢和王寶強繼續(xù)領(lǐng)銜主演。
雖然內(nèi)容質(zhì)量不如第一部,但《泰囧》延續(xù)了《人在囧途》的熱度,票房大賣,很快賺得盆滿缽滿,然而背后卻有人歡喜有人愁。
作為徐崢的導演電影處女作,《泰囧》的前期籌拍并不算順利,徐崢四處拉投資屢屢失利。為了省錢,他不得不讓妻子陶虹零片酬出演,又拉來了好兄弟王寶強和黃渤擔任主演。
兄弟們也是夠義氣,主動壓低片酬,王寶強要了個友情價200萬意思意思,黃渤則以最初談好的300萬改為零片酬支持好友、就當入股電影了。
這不,電影大賺特賺,斬獲票房近13億元人民幣,把片酬當投資入股的黃渤因此拿到更大手筆的分紅,王寶強卻還是只有那點友情價片酬,兄弟間比一比,很輕易就心理失衡了。
徐崢堅持了原則,卻沒顧情誼,等到他自導自演的第三部“囧系列”《港囧》上映時,原本宣稱會是原班人馬的成片里沒有了王寶強的身影。
原來《港囧》進入拍攝階段,談不攏利益瓜分方式的王寶強干脆辭演,轉(zhuǎn)投陳思誠的《唐人街探案》,還公然表示“不能比較陳思誠和徐崢,思誠更懂我”。
這大概算是暗暗地劃清界限了,此后王寶強再也沒有提起過徐崢。
后來在電影《我不是藥神》的發(fā)布會上,徐崢也針對一個跟王寶強有關(guān)的問題,作出了有些微妙的回答:
“如果王寶強參演《我不是藥神》可以讓票房達到50億的話,你愿意讓他來嗎?”
“不管票房多少,我都不會用他的,你們都去看他了,我怎么彰顯自己的實力?”
昔日同住賓館、惺惺相惜的一對好兄弟,最終走到了如今這個尷尬局面。
正如開頭所說,情誼塑不塑料只看人品,并不在于性別,只要一方觸及了另一方的利益,所謂好友都會有翻臉的可能。
現(xiàn)實生活尚且如此,更何況在娛樂圈這種利益糾葛更多更復雜的名利場呢?
除了文中詳細列舉的三對,還有謝霆鋒陳冠希、蘇醒李煒這種因為感情問題反目成仇的,也有飛輪海這種男子偶像組合成員明面上是好兄弟、私下關(guān)系不合的......
總之各有各的精彩,將這個話題只聚焦在女星扯頭花,那真是格局太小了!
